第(3/3)页 当初分封诸王的时候,确实有不少大臣反对,担心汉、晋乱象重演。 朱元璋也有私心,只是想给自己的儿子们一些好处。 事实上他心里也明白,新帝登基之后削藩是必行的政策,利于中央集权。 在这种矛盾思想下,朱元璋还是被往日的苦日子影响,选择封藩。 不过也做出了一些举措,防止日后出现变故。 比如藩王不可插手封地行政,不许私下往来,无诏不可擅自进京。 至于后世帝王会不会削藩,各地藩王是不是会引起乱子。 那个时候他已经不在了,儿孙之事他想管也管不了,算是一点私心吧! 只是朱元璋没想到朱允炆会如此不智,刚登基一年就迫不及待的削藩。 一年时间甚至连朝堂都不一定能掌控稳定,这时候削藩不是明智之举。 沉默了一会,朱元璋轻叹一口气,再次开口询问道: “老四,应该就是削藩的时候被逼狠了,才会选择起兵夺位的吧?” “是,打着清君侧的名义,史称靖难之役。” “咱承认老四确有才能,但即便有才能,想要成功夺位也是难如登天,他如何办到的?” 不得不说,老朱的眼光和政治敏锐确实没的说。 朱棣确实雄才大略,但靖难依旧打的艰难无比,几次差点嗝屁。 想到这件事情的经过,魏武心中忍不住暗笑,随后便说道: “个人能力强是一方面,主要还是靠敌人的衬托,否则靖难也不会成功。” “以大明的实力,削藩虽然有些阻碍,但想要成功并不困难,只是建文帝太稚嫩了。” “再加上身边给他出主意的全是不堪大用,只会在纸上谈兵的儒生,昏招尽出。” “还有关键时刻,大明第二战神倒戈,才让永乐帝一举靖难成功!” 大明第二战神? 听到这个称呼,朱元璋心中不由开始好奇,这战神到底是谁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