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人家可是皇帝陛下身边的叱咤红人,客气点不会有坏处。 看到自家尚书都如此态度,之前那两个衙卫更是吓的腿都软了。 好在魏武也不像那些大官喜欢摆官威,不至于找两个小喽啰的麻烦。 进入工部官署之后,魏武不想浪费时间。 在赵俊将挑选好的工匠召来之后,又提出想要再选一些人。 朱元璋说过要全力配合,赵俊也没办法,只能将工匠名册拿出来给魏武。 在这之后,在宋忠的配合下,又选了大概八名工匠。 加起来一共二十四人,可以说是将工部的精英全部打包了。 木匠,瓦匠,铁匠等各类工匠,还有专门研制火器的工匠都被他要走了一个。 为此,赵俊可以说是费尽口舌,话里话外都是拒绝,然而魏武却不为所动。 最后赵俊那个脸色都黑成炭了,甚至都没送魏武出官署。 不过如今皇家科技研究院还没完工,这些人只是先定下来没带走。 至于魏武为什么一定要研制火器的工匠,原因很简单。 现在这个时代,大明的火器也就只有大铁炮还算得上是不错。 单兵火器只有手铳和碗口铳,三眼铳和鸟铳到嘉靖时期才有的。 鸟铳也就是俗称的火绳枪,只不过在魏武看来还是太过落后了。 火器这东西,他准备直接跳过这些过渡款,将燧发枪作为基础项目。 要不是工业条件实在不允许,他恨不得直接从火帽枪开始研究。 注意,这里说的是研究而不是制造,魏武本身是不懂造枪的。 但他知道燧发枪的关键信息,华夏大地从来就不缺聪明人,缺的是方向和灵感。 从官署出来之后,魏武带着张海等人刚回到家门口。 结果就看到自家大门前堵满了人,水泄不通壮观极了。 派人去打听之后才知道,原来这些人都是拿毛豸来换钱的。 多亏有张海他们这些护院推开人群,魏武这个伯爵才能回到自己家。 热情的百姓直到快要宵禁了才退散离去。 魏武找来管事的一问,好家伙光是收毛豸就花了五两银子。 每只两文钱算下来这一天收了两千五百条毛豸。 想到它们堆在一起的画面,魏武就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,鸡皮疙瘩直冒。 不过转念一想,反正这玩意恶心的又不是他,鸡皮疙瘩瞬间就消失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