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只要有商人去收货,那么沿海渔村的百姓也可以通过捕鱼多赚一些钱补贴家用。” “居住在内陆的百姓大多没有吃过海产品,这个可以当做特色,扶持渔民脱贫。” 朱标没有在意魏武突然将话题说偏,反而非常赞同魏武的想法,这确实是一件好事。 见朱标也赞同自己的想法,魏武再次露出笑容,随后再次回归正题。 “至于这些货物运输的费用,就按照货物的重量和目的地的距离制定,建立收费标准。” “打个比方,用吨来做单位,每吨货物应该收多少钱,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算距离费用。” “具体该如何定标准,这个可以先测试一下运行成本,再由朝廷商议决定。” 说到这里,魏武停顿了一下,沉吟了片刻才继续说道: “除了这两点盈利之外,还有不少隐性好处,比如朝廷可以利用铁路开办邮递项目。” “收取少量的费用,替百姓运送家书信件之类的东西,或者是一些体积不大的物品。” 随后,魏武又专门将后世的快递和物流等业务,简单和朱标描述了一下。 原本是想用镖局来举例的,但他突然想起来,镖局这种机构最早的雏形是万历年末才出现。 朱标听完也觉得这个邮递项目大有可为,能够给百姓提供相当程度的便利。 关键是信件这方面,铁路的速度可比八百里加急快多了,有利于传达紧急军情。 而且还可以给为大明戍边却思念家乡的将士更快送达家书,可以说全是好处。 就在朱标这么想的时候,魏武接下来的话也证实了他的想法是对的。 “铁路的作用除了投送兵力,还有信息的传递,马匹的体力限制了它无法长时间奔跑。” “但火车却不一样,火车不需要休息,一天十二个时辰可以说基本都处于行驶状态。” “一千公里的路程,就算八百里加急也需要三四天时间,但火车只要一天就能抵达。” 关于铁路的问题,说到这里也就差不多了,于是魏武最后下了一个总结。 “铁路对国家来说,不仅仅只是工具,而是控制国家经济血液流动循环的系统!” 听到这句话,朱标也明白关于铁路的事情,魏武已经说的差不多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