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这些被送来的倭奴不仅不能增加建设效率,反而还多了十几万要吃饭的嘴。 虽然魏武说了不用把倭奴当人,但毕竟也是劳动力,而且还是非常廉价的劳动力。 不可能放着这些劳动力不用,就让他们活活饿死,那不仅是浪费而且处理尸体也麻烦。 最终朱元璋和朱标商议过后,一起拍板,优先修建一条铁路作为试点。 然后召集全国的富商来京城,亲自体验一下铁路的优越性,让他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。 等到将来朝廷对外招标的时候,这些人才会心甘情愿的从口袋里掏钱投资。 就和修建水泥路一样,不仅能加快铁路的建设速度,而且还能解决劳动力过剩的问题。 在朝廷全力支持和科技院的精诚配合下,花了大概四个月时间才完成对线路的勘测工作。 最终确定的路线是从南京到许昌,全程大概七百多公里的长的一条直达铁路。 为此朱元璋专门派人快马加鞭,将消息送到关外的魏武手中,想听一下他的意见。 而魏武得到消息之后,第一时间就赶回到京城,这也是他在一年半中第一次回到京城。 经过一番彻夜长谈后,魏武说服了两父子更改线路,将线路改为南京到海州(连云港)。 原因很简单,南京到连云港的距离更短,更容易修建,其次连云港是一个大型港口。 铁路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血液流动循环系统,而大明将来是必定要开展对海外的贸易。 有一条直通海港的铁路,无论是对海外贸易,还是对外征战运送兵力和物资都会更方便。 然而等魏武召集科技院人员集体商议之后,得出的结论却是修建需要最少一年半时间。 刚开始魏武还有些奇怪,按道理来说以大明现在的情况,根本不需要花这么长时间。 顶多六七个月就够了,毕竟设计的路线距离也才三百多公里,而且修建也没那么难。 经过魏武的指点,大明不管是钢铁的冶炼技术,还是锻造技术,都已经相当成熟了。 完全能够生产出足够强度且规格统一的“工字型”钢轨,而且设计也没有问题。 魏武也早就将相关知识教给宋忠,并且后者很快就吃透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