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郑仪端起茶杯,又轻轻放下,目光平静地看着刘航,没有任何表示。 他在等。 等刘航把这句石破天惊的“关键在于人”后面的话说完。 这句开场白,太不寻常了。 尤其是在郑仪明显带着考察意图的私下谈话中,刘航主动点出“人”这个最敏感、也最核心的问题。 这绝非无的放矢。 刘航迎着郑仪的目光,喉结微微滚动了一下,但眼神并未闪躲。 他知道,自己必须把话说完,也必须把话说明白。 “郑书记。” 刘航的声音比刚才更加沉稳,甚至带着一种剖析自身的冷静。 “我这话,不是空谈大道理,也不是推卸责任。恰恰相反,我是从临川这几年的实践中,尤其是……从我自身工作的不足中,得出的切身体会。” 他停顿了一下,仿佛在组织最精准的语言。 “临川这几年,Gdp上去了,项目进来了,县城变样了。这些是成绩,我不否认。” “但扪心自问,很多工作的推进,靠的是什么?” “很大程度上,是靠我这个县委书记亲自抓,靠市里的高压态势和资源倾斜。” “为什么?” “因为下面的很多干部,执行力有,但主动性、创造性不足。按部就班可以,但要他们主动谋划、攻坚克难,很多时候就……差那么一口气。” “甚至,在一些关键岗位,还存在守成思想重、不敢担当、甚至……风气不正的问题。” “人行不行,事就行不行。” 刘航再次强调,目光直视郑仪。 “我这个班长,在带队伍、抓作风、激发内生动力这方面,做得还远远不够。很多时候,还是习惯于下命令、压担子,在培养干部、优化政治生态这些打基础、利长远的工作上,投入的精力、下的功夫,还差得远。” “这是我的不足,也是制约临川未来能否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。” 他这番话,几乎是赤裸裸的自我批评,而且是当着很可能决定他未来仕途的顶头上司的面。 这不是愚蠢,这是极高明的政治智慧! 郑仪依然没有说话,但他身体微微前倾的姿态,表明他在认真倾听,并且被刘航的坦诚触动了。 刘航见郑仪没有打断,心中稍定,知道自己的策略可能起了作用。 他深吸一口气,将话题从自我批评,引向更宏观的层面。 “推及到全市,郑书记,我认为情况可能也有相似之处。” “明州这几年在您的带领下,发展势头很好,‘新明州建设’打开了局面。这是大势,是机遇。” “但要把这个势头保持下去,把机遇转化为持久的发展优势,同样绕不开‘人’这个核心要素。” “我们需要一批什么样的干部?” 刘航自问自答,语气变得有力。 “不是只会唯唯诺诺、上传下达的干部,也不是只会盯着Gdp、搞短期行为的干部。” “我们需要的是真正有信仰、有担当、有本事、有作为的干部!” “是能够深刻理解‘新明州建设’内涵,并创造性地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的干部!” “是能够直面矛盾、敢于改革、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!” “是清正廉洁、作风过硬,能让群众信任、让组织放心的干部!” 他的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回荡,带着一种理想主义的光彩,却又无比现实。 第(1/3)页